华农学子杭州调研AI电商应用:探寻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荆楚启示”

  • 2025-07-25 03:24:07
  • 358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实习生舒子悦通讯员张欣悦摄影陈帅宇)7月14日至20日,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智商途”实践团队深入杭州7家电商及相关企业,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探寻人工智能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现状。

从“技术热”到“落地冷”:企业AI应用的“务实选择”

“AI主播能24小时直播,但我们暂时不做——真人主播的情绪价值,是机器替代不了的。”7月16日,在无忧传媒的直播间内,市场部员工忘忧的话让实践团队成员陷入思考。作为国内头部MCN机构,该公司的AI布局有着清晰的“边界感”。

忘忧告诉团队:“数据分析、精准投放这些‘硬板块’,AI确实帮了大忙。比如通过用户画像锁定潜在客户、分析客户流失原因,这些工作效率比人工高30%。但主播的核心是‘人’。我们雷总常说,颜值、情商、人品、才艺、诉求这五个要素,才是主播的立身之本,这些特质AI学不来。”

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在多家企业得到印证。7月15日走访云集公司时,人事总监高学军给团队成员展示了AI驱动的带货短视频学习系统:“宝妈用户碎片化时间多,所以我们把知识点拆成5分钟小节。AI能自动剪辑视频、匹配语音,还能实时检测学习效果,但内容创意还得靠人——比如‘有机食品给宝宝吃更放心’这种卖点,是和上千位宝妈聊出来的,不是AI能生成的。”

云集“让有机生活走进亿万家庭”的使命,恰与AI应用形成呼应:技术提升效率,而人的温度决定品牌厚度。实践团队成员、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302班张欣悦在笔记中写道:“目前AI能做到的还很有限,我们可以深挖能发挥人的创造力的领域,发挥我们的特长让AI成为辅助我们的工具。”

从“工具辅助”到“协同共生”:AI应用的“分层实践”

随着调研深入,实践团队发现不同企业的AI应用呈现“梯度特征”——从基础辅助到深度融合,每一步都紧扣自身业务需求。

7月18日,新七天电商公司直播负责人楚乔带团队参观了数字人直播间。屏幕里,数字人主播正流畅介绍产品,弹幕互动热度不减。“凌晨12点到早上8点的‘空白时段’,都是数字人在值守。”楚乔操作后台解释,“它能回答‘冰箱容量多大’这类标准化问题,但用户问‘搬家能优惠吗’,就得转人工——数字人的数据库里没这些灵活信息。”

她坦言,目前数字人更像“补位助手”:“第三代数字人虽能基于大模型调取详情页内容,但情绪反馈还是生硬。就像用户夸‘主播真亲切’,真人能笑着回应,数字人只会说‘谢谢’,这就是差距。”

在有赞公司,AI的应用则深入私域运营全链路。“bebebus这个母婴品牌,通过AI分析用户行为数据,给客户贴‘0-1岁宝宝妈妈’‘每月消费2000+’等标签,精准推送活动。”内容营销负责人王茹洁展示的数据显示,其复购率提升近30%,AI还可以辅助她的客户,帮客户处理拍摄、写推广文案、做图片后期等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员工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项工作。这并非将员工“优化”掉,而是让员工“优化”。

而海尔天猫经营体的实践,展现了传统制造业的谨慎。“我们用AI做智能投放、生成3D效果图,能省30%人力,但核心还是‘人机配合’。”营销负责人洪苑济说,“家电是耐用品,用户要摸、要体验,甚至聊‘老人会不会用’。这些信任建立,AI替代不了。”

从“杭州经验”到“荆楚思考”:学子眼中的“技术启示”

“同样是AI,有的企业用来剪视频,有的用来做决策,核心是解决自身痛点。”7月20日,在阿里巴巴总部,实践团队成员植物生命科技技术学院智农2302班陈超看着“放我家”工具的3D建模效果,若有所思。这个能让用户上传房间照片、自动生成家装方案的工具,背后是“技术普惠”的思路——让乡镇小店也能用得起专业设计。

在杭州信息港湾区数字公园,20%的入驻企业聚焦“AI+垂直领域”,但园区负责人的话让学子们印象深刻:“不是所有企业都要追风口。做生物医药的,把AI用在研发上才值钱;做餐饮的,先把外卖系统做好更实在。”

这场调研让学土地资源管理的梅竹有了新感悟:“云集用AI分析用户需求,阿里用AI匹配家装方案和我们用遥感技术分析土地数据、匹配种植方案,逻辑相通——技术只是工具,关键是怎么用。”

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调研让学生跳出课本:“他们看到AI不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能帮小企业降成本、提效率的工具。这种认知,对未来大学生进入社会、成长为高质量人才提供了大帮助。”

返程时,实践团队的行囊里装满了访谈笔记和思考。正如张欣悦在实践报告中所写:“杭州企业的AI应用,从来不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为需求而技术’。这或许就是数字经济的真谛——技术如舟,需求如水,水能载舟,亦能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