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齿轮与代码间寻找AI最优解
- 2025-07-12 17:00:10
- 734
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一只机器狗,正在化工园区执行巡检任务,这是目之所及。目之所不及的是,这样的智能化标准设备要想实现不同场景的应用,不仅需要品牌厂商对其“小脑”的研发以及整身制造,同时也需要人工智能工厂行业大模型对其“大脑”进行个性化定制。
“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
人工智能浪潮袭来,我们方向在哪?
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刘韵洁认为,中国庞大的产业规模,为数实深度融合以及行业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行业大模型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大量的产业数据是我们发展行业大模型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实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赛道上“弯道超车”的关键。
方向有了,具体怎么干?
工业生产有标品,农产品通过分拣实现标准化。如今,在中国,AI工厂已从梦想照进现实。人工智能也能像流水线一样按标品生产。
走进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工厂,宇树科技、云深处等具身智能设备在“数据洪流”的标品化生产下完善“大脑”,智能穿戴装备在这里接入了文旅、巡检等“浪潮芯”。
以具身智能领域为例,链主企业可能出自哪些产业门类?
智友·雅瑞科创平台发起人,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王田苗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大模型、智能体代理和具身载体。他同时也认为,传感器、减速器、电机等核心部件,甚至底层的软件控制工具等也有可能孕育出链主企业。
“人形机器人与大模型、电机系统的融合进程正在突破预期。”王田苗从学者角度判断,模型相对容易标准化、规模化。“实现人机交互的大脑容易统一,可能也会集中出现若干个具体作业和劳动操作的垂类模型,例如抛光打磨、制造生产线的分拣、巡检等垂类模型。”
有云处一切皆有可能。当山东工业基因遇上人工智能,一座工厂正重新定义中国AI产业的未来——这里不造零件,只造‘数字大脑’;这里没有流水线工人,只有驾驭算力的“新工匠”。
“山东作为工业大省,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天然试验场。”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浪潮集团与杭州云深处、宇树科技的合作,是“数据+算法+硬件”协同的典型——浪潮基于行业数据提供定制化模型,云深处、宇树科技聚焦机器人硬件研发,形成“软件定义硬件”的生态闭环。
“这种跨区域合作整合了山东的数据优势与长三角的硬件创新能力,推动全国产业链资源整合。”受访专家们如是认为。
- 上一篇:系列新爆料
- 下一篇:朱一龙吴磊身体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