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自身难保, 苏宁还能要回50亿吗?

  • 2025-07-30 18:31:03
  • 665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小水

近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及苏宁国际集团要求大连万达集团及其商业管理集团立即支付50.4亿元股份回购款的仲裁请求,未获支持。

这场长达九个月的法律博弈暂时画上句号。

苏宁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将继续通过诉讼、仲裁等法律手段维权。而万达方面面对媒体询问仅以“没有进一步回应”作答。

时间回溯到2018年1月,苏宁易购与万达集团、万达商管签署《关于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之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

公司指定子公司苏宁国际受让了《战略合作协议》项下的权利义务,并由苏宁国际最终持有万达商管4.02%的股份。

这笔交易的关键就是若万达商管在2023年10月前未能上市,万达方面需回购投资者股份。

在资本市场上,这种被称为“对赌协议”。

然而,万达商管的上市之路却异常坎坷。

2016年从港股私有化后,万达商管转战A股未果;2021年成立珠海万达商管冲刺港股,四次递交招股书均告失败。直到2023年约定日期也未能如愿上市。

2024年10月22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向万达追讨50.4亿元股份回购款。公告披露的信息不多,但是字眼非常明确——万达欠钱未还,而且高达50亿。

仲裁过程中,双方对核心问题各执一词。

苏宁坚称万达违反《战略合作协议》约定,触发回购条款却拒不履行。

万达虽未直接回应,但是有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称,苏宁方面并无要求万达回购相关股份的相关依据,万达也没有义务回购。苏宁方面所持万达商管的股份已被“公安机关查封冻结”,客观上不具备回购股份的可操作性。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与万达或并不止这一起经济纠纷。

在苏宁2024年半年报里,还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作为原告,向万达集团就其继续按照相关合同履行付款义务提起了诉讼申请,涉案金额为部分未支付款项17.47亿元。

尽管首次仲裁未果,苏宁易购并未放弃,明确表示将继续通过诉讼、仲裁等合法途径,积极寻求股份回购,并捍卫其他正当权益。

此外,苏宁易购还将就股份回购仲裁的撤裁,以及万达方面进一步违约、侵权等事项,持续采取法律手段,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或许此次仲裁才是两家经济利益“拉锯战”的开端。

仲裁结果虽暂时对万达有利,但其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2025年以来,万达商管已遭遇七轮股权冻结。

最近一次发生在7月14日,南京中院冻结万达商管持有的两家子公司股权,数额超1.4亿元。

冻结范围从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公司,扩散到上海、武汉、昆山等多地万达广场项目。

为缓解压力,万达不得已开启“卖卖卖”模式。

2025年初出售5个项目;4月以24.97亿元出售酒店管理业务;5月将48座万达广场打包出售给太盟、腾讯、京东等。2023至2024年末还累计出售35座万达广场。

同样,苏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根据3月29日ST易购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32%至567.9亿元,但净利润端获得了较大的修复,实现自2020年以来首次全年盈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114.93%。

值得注意的是,扣非净利润虽然同比有所收窄,但依旧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达10.25亿元。

所以,这50亿回购款对资金链紧绷的苏宁意义重大。那这50亿回购款能否收回?

深水财经社觉得悬,除仲裁失利外,万达的资金状况也令偿付能力存疑。况且,苏宁并非唯一追债者,融创也曾发起仲裁,要求万达支付95亿元回购款。

从苏宁的公告来看,即使首次仲裁失败,也会继续讨要“公道”,也就是说,在接下里的15天内,苏宁或许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逾期不提起诉讼,裁决书将生效。

令人发愁的是,苏宁即使后续诉讼获胜,执行难度也极大。毕竟,万达可供执行的核心资产已大幅减少,剩余资产上又存在多轮冻结和质押。

万达能拿什么来偿还曾经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