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亏26亿! 广汽的新能源豪赌, 输得一塌糊涂
- 2025-07-14 16:46:27
- 170
广汽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在18.2亿元至26亿元之间,相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滑,去年同期净利润超过15亿元。
考虑到广汽集团相当一部分业务靠的是合资品牌,如今合资车面临崩盘式业绩下降,公司的业绩情有可原。
让我们看看广汽的新能源车业务。
刚刚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6 月广汽埃安销量为 19886 辆,同比下滑 22.6%,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 108677 辆,同比下滑 13.97%。
讲个鬼故事,和2023年同期巅峰时相比,埃安的销量基本腰斩,回到了2022年同期水平。
在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倒下的时候,埃安并没有撑起来。
然而与此同时,新能源车领域的新老巨头以及新势力几乎都销量大增,广汽发生了什么事?
合资品牌的初衷是用市场换技术,但从中国漫长的汽车市场发展史来看,这个目标并没有在合资品牌的中方企业实现。
反而是被牌照限制的民营车在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
不过,从汽车市场整体来说,合资品牌的体量,催生了庞大的汽车供应链,又为民营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所以看问题要辩证的看。
一、广汽的阵痛
广汽集团的颓势在2023你就开始显现了,2024年更加严重。按照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报情况看,公司2025年的业绩只会更加惨烈。
广汽集团近三年营收增速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45.92%降至2023年的17.48%,再到2024年的-17.06%,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由2022年的109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87.57亿元,又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1067.98亿元。2024年营收降幅达17.05%,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负增长。
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样持续下滑,2022年增长9.94%,2023年下降45.08%,2024年更是暴跌81.4%,至8.2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更为严重:2022年增长25.34%,2023年下降52.31%,2024年降幅高达221.8%,首次出现亏损,达-43.51亿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净利润为-4.94亿元,同比下降113.21%,是公司近三年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2025年一季度业绩进一步恶化,营收196.50亿元,同比下降7.95%;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下降159.95%;扣非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229.89%。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广汽集团无疑是一位“起大早赶晚集”的选手。
作为国内传统车企巨头,广汽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AION),并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然而,与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玩家相比,埃安的市场表现似乎稍显滞后。广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既展现了其前瞻性,也暴露了定位错误的决策。
埃安自2019年推出Aion S以来,凭借高性价比和长续航里程,迅速在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埃安年销量达到48万辆,位居国内新能源车企前三。
然而,过度依赖B端市场(网约车)的策略也埋下了隐患。
二、成也网约车,败也网约车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合资大厂之一,广汽曾经有多个合资品牌深受广大车主欢迎。
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菲克(菲亚特与克莱斯勒)、广汽三菱等,其中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因为经营不佳已经黯然退出中国市场,两田也因为新能源车的冲击,很难重现燃油车时代的辉煌。
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广汽本田全年销量达48.1万辆,但新能源工厂投产较晚,电动化进程缓慢。广汽本田的新能源车型e:NP1极湃1和e:NP2极湃2,全年总销量仅4509辆,远低于市场预期。广汽丰田虽然节能与新能源车终端销量达37.27万辆,占比48%,但油电混动车型销量虽居国内混动市场首位,但难以应对纯电动市场的快速扩张。
由于大部分合资车企都由外方掌握实际控制权,所以合并报表的时候并不合并营收,但会将业绩体现在“投资收益”项目里。
也就是说,只需要看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就能知道合资公司的盈利情况(按照持股比例应得利润)。
结合公司近年来的投资收益数据,我们发现2022年之后,广汽集团的投资收益断崖式下降。
按照这个形势持续下去,未来2、3年合资品牌整体亏损也很有可能。
埃安的横空出世,一度成为广汽的救命稻草。
然而,埃安销量的增长,主要是靠网约车。
主力车型AION S、AION Y等在网约车领域销量占比较大。随着各地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风险预警,导致广汽埃安在B端市场的增长空间受限,销量下滑明显。
同时,由于此前在网约车市场的深耕,广汽埃安被贴上了“网约车专用”的标签,这使得部分消费者在选择家用新能源汽车时,会对其品牌形象产生一定的偏见,进而影响了其在C端市场的拓展。
现在Z世代消费者崇尚个性,埃安的网约车标签非常不具备个性,影响了后续销量。
三、出海可能是唯一出路
不过,星空君通过对广汽集团财报的分析,认为公司并非“病入膏肓”。如果在海外业务方面持续发力,公司非常有可能实现脱胎换骨。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出口12.7万辆、海外销量增长67.6%,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增速达92.3%。产品已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建成网点490个。公司已投资建设马来西亚CKD工厂、广汽埃安泰国智能工厂,标志着广汽集团在海外市场进入整车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并重的新发展阶段。
拓展海外市场的优劣比较明显:优势是海外市场毛利率达14.72%,高于国内市场,这为广汽集团提供了改善整体盈利能力的机会;劣势是海外业务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短期内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形成压力,另外还要考虑本土化经营的法规、宗教传统、汇率等各方面的风险。
- 上一篇:王皓已通过考编笔试
- 下一篇:美抗议者问难道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