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爆单何小鹏摊牌, 2000TOPS算力将是20万级新车标配

  • 2025-07-09 00:51:17
  • 605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第一,行业最强!”

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

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

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

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Model Y。

G7之前,是一个时代。

G7之后,又一个时代。

这是真正的大牛逼。

G7会不会颠覆市场格局?

目前为止没人知道。

但9分钟1万个大定表明,G7即便做不到小米YU7那种毁天灭地般的恐怖威慑力,却也足以成为一个令友商闻之色变的超级爆款。

这将是继MONA M03和P7+之后的又一个订单收集者。

因为除了智驾第一之外,19.58万起的价格过于残暴了。

这是竞争对手的噩梦。

但却是何小鹏想要的效果。

也不是友商不努力,是小鹏下手太狠。

“我以前说过一个笑话,想害一个哥们,那就让他来汽车行业创业”。

纵观何小鹏的冷笑话,总是让人脊背发凉。

但他话锋一转,“汽车行业真的很卷”。

对此他呼吁,“大家要科技,卷服务,卷品质, 但是不要卷价格”。

这是发布会刚开始的几分钟,何小鹏为人们吃下了一个定心丸。

再结合此前小鹏高管所说的“20万以下不可能”,人们都为G7的价格给出了一个相对偏高的预期。

但是在发布会最后环节,当19.58万元的起售价打在大屏幕上时,现场的所有人开始震天欢呼。

所有人都知道,小鹏G7又将开启一波对友商的降维打击。

事实也的确差不多。

想想看,9分钟1万个大定,又有几个能做到?

这种瞬间越多,就越能强化一个共识——何小鹏正在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

其中的逻辑,跟小米YU7能够让无数人推迟购车计划差不多。

更何况,小鹏的概念太多了。

车子之外,还有飞行汽车、机器人,等等。

有人把小鹏的车比喻为“红米”。

从定位角度看,小鹏不一定喜欢这个说法。

但从销量维度看,小鹏不讨厌这个说法。

所以说到底,还是产品力。

G7火爆的原因,大概就是引发了一场算力核爆。

小鹏G7 Ultra版搭载的3颗自研图灵AI芯片,释放出2250TOPS狂暴算力——相当于特斯拉HW4.0的3倍,9颗英伟达Orin-X的叠加性能。

这彻底改写游戏规则。

“1颗顶3颗”架构——专为AI大模型定制,算力利用率达100%(通用芯片仅80%),图像处理速度提升75%;

全球首款L3级算力量产车——本地部署的VLA+VLM双模型让车辆“离线思考”,隧道塌方避让仅需毫秒级响应;

冗余设计锁定未来——即便法规尚未开放L3,硬件已预埋5年进化空间,用户静待OTA解锁更高阶功能。

当友商还在卷激光雷达数量时,小鹏用算力霸权宣告:真正的智驾战争在芯片里决胜负。

但G7的智驾突破不仅是参数碾压,更是体验重构。

比如纯视觉AEB,实测130km/h刹停速度,夜间无路灯场景识别低矮儿童假人,直接封神。

与华为联合打造的87英寸追光全景投影,将导航光毯“画”在真实路面上,暴雨中自动强化车道标识。

VLM大模型记忆用户习惯,感知宝宝入睡自动调低音量,未来甚至可模仿家人声线互动。

这些技术指向同一个未来——汽车不再是冷机器,而是懂思考、有温度的移动生命体。

简单总结,这就是年轻人想要的智能车。

当然,小鹏G7的价格屠刀,是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19.58万起的价格,基本重构了市场价值坐标系。

不能说Model Y被打爆了,但小鹏G7确实在续航、算力、充电速度等方面有优势,而且还有真香定律。

更玩命的是入门即顶配:全系800V平台、702km续航、AR-HUD、四座按摩座椅——这些曾属于40万豪车的配置,被搭载于20万级车身。

这也是定下了一种“规矩”,市场格局一夜改写。

不用说,这是一个分水岭。

当友商还在深陷价格战时,何小鹏搞定了一件事——算力即霸权,智能即未来。

这里没有追随者,只有定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