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博会观察: 数据价值已赋能千行百业
- 2025-09-01 16:26:06
- 384
8月27~30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如期举办,本次大会与往届给笔者感受最大不同的是——数据已经从提出各种各样相关概念阶段,走向了真正能看到应用落地。通过本届大会,让笔者看到很多企业、政府部门,利用数据,落地了五花八门的应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数据要素×初见成效
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等12个行业和领域,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典型场景,推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具体文件发布已经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从今年数博会现场可以看到,在各类政策的引导下,数据要素×已经涌现了不少场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医疗领域,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打通医保、商业保险与医院、患者之间的数据壁垒,推动了理赔、核验等医保环节的效率,并具体来看,以浪潮云洲为例,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商广勇向笔者介绍,浪潮云洲通过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服务平台搭建面向医保的新型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重点聚焦“医保+商保”应用,成功打造多层次医疗保障清分结算模式,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推动医保理赔效率提升55%以上,助力商业健康险从传统的“经验定价”迈向精准的“数据定价”。
同时,商广勇向笔者表示,以基于医保可信数据空间搭建的行业数据安全应用体系为例,在投产之前,还需要在数据采集、使用、流通等每个环节进行安全测试,“我们模拟了超过60种安全攻击手段,对整个体系进行测试,极大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商广勇强调。
在保险领域,数据要素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比如在在意外伤害险方面,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在消费者侧,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商业险的费用,在保险公司侧,提升获客率。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趣链科技)政务部总经理邵羽向笔者介绍了趣链科技在温州落地的“车险人伤理赔快速通”应用。
该应用同样依托于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智能模型极大提升理赔效率与准确性,一方面,可为保险机构节省案件调查成本、有效识别并降低欺诈案件数量;另一方面,能提升民众理赔体验,将报案开始到结案赔付的完整理赔周期大大降低,据邵羽介绍,目前“车险人伤理赔快速通”已惠及温州数百万机动车车主。
邵羽与笔者分享了具体到应用中的场景,他表示,过去,车险人伤理赔往往需要用户提供纸质病历、治疗明细等材料,过程繁琐且易产生争议。平台基于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通了温州市卫健委、温州市数据局、公安机关、保险机构等多方数据链路,用户可通过安全可信的个人授权通道一键授权调阅相关医疗记录,保险机构基于授权获取的真实数据,实现理赔案件的快速审核与自动化处理,将线下反复提交材料转变为线上一次授权,极大提升理赔效率与客户满意度,并支持医疗费用垫付等增值服务,缓解用户短期支付压力。
“同时,平台基于全流程数据穿透能力,利用授权获取的非事故医疗信息、黄牛造假案件、虚增医疗费用等信息,帮助保险机构精准识别理赔中常见的欺诈风险,如重复就诊报销、夸大治疗项目、虚构受伤经过等问题,有效支撑保险机构的智能核赔系统建设。”邵羽如是说。
除此之外,数据价值在金融领域的体现也很明显,比如,浪潮云洲通过利用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服务平台拓展“医保+金融”应用,构建综合信用评估等AI模型,成功落地银行信用评估与“反诈”、两定机构融资服务等场景,“目前来看,通过平台可以提升核验效率40%以上,助力金融服务从‘抵押依赖’转向‘数据信用驱动’,极大提升医保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效能。”商广勇分享道。
通过数据要素×,激发数据价值,赋能业务的行业远不止于此,数据要素还在工业、政务、交通等多个领域创造出了极大的价值,而且这些价值尚未被完全激发,仍存在一定扩展的空间。
可信数据空间是核心
数据要素×计划得以“照进现实”离不开让“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对此,商广勇表示,数据要素整个流通的过程中,从数据采集、确权,到使用场景的打造、数据的使用,再到后期利益分配等环节,都需要数字技术作为底层支撑,“首先,在底层,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了所有数据有一个唯一的身份,并做到可溯源;进而通过使用控制技术,对数据在不同场景下的流通利用进行可信管控。”商广勇进一步指出,“而在数据接入、数据产品协同开发的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密态计算的技术作为核心安全支撑。”
而利用这些技术构建起的可信数据空间,就成为了数据要素能发挥更大价值的关键支撑。在本次数博会期间,也有多家服务商带来了其可信数据空间的产品/服务。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对此,商广勇表示,可信数据空间主要是破解数据“不敢共享、不愿共享、不能流通”等三大难题。
在解决不敢共享方面,通过多技术融合保障数据安全与全链条可信追溯。一是融合隐私计算、数据沙箱、使用控制技术,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支撑多方数据融合开发应用与流通共享,从源头规避原始数据泄露风险;二是借助区块链技术支撑数据流通利用全过程审计溯源,实现行为可追溯、责任可界定。通过多种技术融合,消除数据提供方对滥用、泄露的担忧,解决“不敢共享”问题。
在解决不愿共享方面,通过打造“产品+服务”供需匹配机制。一是提供数据资源和产品的供需匹配通道,明确各提供方通过合规共享获取收益的路径,保障其合法权益;二是提供多源数据治理、融合开发等服务,支持数据服务方将技术服务转化为实际收益,拓展收益渠道。各参与方清晰感知数据共享、服务输出带来的收益,有效激发主动共享意愿,解决数据“不愿共享”问题。
在解决不能流通方面,通过构建数据接入转换与跨主体数据流通协同机制。一是支持对接不同主体的异构数据,将各参与方个性化数据语义统一映射为标准语义,形成统一的数据目录;二是支持供需双方依托平台共同制定数据互联互通协议,明确数据标准和数据使用规则,基于磋商机制形成数据合约和应用规范,确保数据在不同主体间高效传输。通过统一数据目录和数据合约管控,实现跨主体数据互联互通,解决数据“不能流通”问题。
除此之外,商广勇还表示,可信数据空间不仅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重要支撑,还是AI大模型发展的底层支撑,“因为你没有高质量的数据集,你可能没法给大模型进行训练或者微调,”商广勇指出,“此外,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来源的基础保障,如果没有(可信数据空间),企业在获取高质量数据集方面会遇见很大的阻碍。”
- 上一篇:北京暴雨
- 下一篇:王子文被低估的中女内核